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人群。多项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危险,男性为39%,女性为59%。随着年龄增长和伴有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等,发生心衰的危险将成双倍、甚至3倍地增加。长期血压高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衰的同时,还会并发肾功能衰竭,反过来又加重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高血压病尚不能完全治愈,但严格控制血压,注意选用保护靶器官的抗高血压药物能够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减少心、脑、肾、血管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总死亡率。这已成为全球医学界治疗高血压研究的重要课题。

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心血管类用药销售仅次于抗感染类用药和胃肠道类用药,位居第三大类用药(在世界药品销售额中,心血管类用药居首位,第二位是抗感染类用药,第三位是胃肠道类用药,各占21%、15%和14%)。而我国高血压病人占心血管病例的50%左右。

目前,我国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

1、利尿降压药:主要通过阻滞肾小管腔滤液在亨利氏襻和远端小管的再吸收而利尿,使血浆容量降低。如氢氯噻嗪、复方氨苯喋啶、吲哒帕胺等。

2、β受体阻滞剂:其降压机制较复杂,多数认为系阻滞心脏、肾脏的受体,使心输出量降低,反射性兴奋交感张力,释放肾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抗衡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下降。如心得安(普萘洛尔)、氨酰心安(阿替洛尔)、美多心安(美托洛尔)、纳多洛尔(康加尔多)、倍他洛尔和比索洛尔等。

3、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主要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的突触后α1受体、抑制α1受体产生的血管平滑肌收缩反应而降压。如哌唑嗪、复方哌唑嗪、四喃唑嗪(高特灵)等。

4、α和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降压效应主要通过阻断α受体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以及通过β受体阻滞减慢心率和降低肾素分泌所致。如柳胺苄心啶(拉贝洛尔)、卡维洛尔等。

5、钙通道阻滞剂: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直接松驰血管平滑肌,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恬尔心)、伊拉地平、氨氯地平(洛活喜)等。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降低小动脉收缩张力而降压。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苯那普利(洛汀新)等。这类药是目前用药量最多的降压药。特别是开博通能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7、中枢性神经性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可乐宁、利血平等。

8、血管扩张药:如硝普钠、二氮嗪、敏乐定、肼苯哒嗪、双肼苯哒嗪等。

9、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等。

10、血压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等。

——————中国医药报99年10月7日

 

   
 

1

>>©版权所有 海南绿洲医药公司<<

<<<<<建议使用 IE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 最佳显示800*600>>>>

1